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王保军将“博雅教育”理念深植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在他的带领下,郑州七中国际部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暴雨中的平凡英雄
网红校长刷屏社交媒体
小雪后的郑州,天色有几分灰蒙蒙的,仿佛昭示着这片盘踞了九曲黄河和中华文明沃土的厚重与沧桑。午后,走进郑州市第七中学的校园,天空突然有些放晴。踏着微微暖阳,高三学生们正有序地结束午休走进教学楼开始上课。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我们见到了本次的专访人物——郑州市第七中学校长王保军。
提起王保军,不少人是通过2021年夏天曾刷屏网络的一则视频认识他的。7月,郑州市遭遇连续多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7月20日,河南郑州工人路上一女子在暴雨中被急流冲倒,危急时刻白衣男子毫不迟疑冲入湍流救人,他就是王保军校长。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王保军,1990年从河南大学英语系毕业。当时,全国范围内英语教师和翻译人才稀缺,王保军自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和翻译领域的工作。他先后在荥阳高中、郑州外国语、郑州二中、郑州七中等4所学校任教任职。在王保军的教育生涯中,从三尺讲台到学校的管理人员,他曾担任过从教师、班主任,到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副书记、副校长、书记、校长等大多数职位,在一线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和管理经验。2009年5月,王保军担任郑州市第七中学校长。十余年间,他坚持将自己推行的“博雅教育”理念扎根深埋在七中的“土壤”里。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以德为先,是教育的基础;德育为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塑造政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奠定基础。多年来,在王保军心里,对教育现代化的阐述大抵也是如此。他认为,育人的目的不是把人当作工具,而是要开展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等全方面的教育。2015年,在教育部“第8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上,王保军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出发结合博雅教育的历史、中国教育的现状以及校长个人办学实践,经过几次与研修班同学的思想碰撞和老师的点拨指导,最后提出了“中国的博雅教育”的理念。
从2000多年前起源于古希腊并流传千年,到影响我国百年教育,“博雅教育”理念被不断地继承、更新和发展。到王保军这里,他通过将博雅教育理念同中国本地教育方针、教育规划和价值理念融合,形成了落地郑州七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教育理念,同时也是郑州七中的指导思想。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内核基础上,郑州七中的博雅教育与一般教育理念的区别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四种素养,以及自主学习、外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游泳、驾驶甚至是烹饪等生活技能。
此外,王保军还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的三级广场上,高3.25米的雷锋雕像格外瞩目,办公楼的负一层也设有雷锋事迹纪念馆。每年新生入学时,王保军都要求学生们接受雷锋精神洗礼。每逢节假日,郑州的大街小巷、交通枢纽常常可以看到七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身影。“‘钉子精神’和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七中人心中。”王保军说道。
历史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
教育发展历久弥新
提到“博雅教育”在郑州七中落地,就不得不提到郑州七中悠久的历史。“郑州七中是一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完全中学,可以说是和新中国同步成长起来的。”据王保军介绍,1949年12月,教育部举行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加快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当时,工农速成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工农干部及工农青年开展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教育,对他们普及文化、提高素养,帮助他们毕业后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1950年2月,郑州市第七中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自建校之初,学校就将育人放在首位。
时光流转,转眼70多年过去。在悠久历史资源、科学的育人思路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共同作用下,郑州市第七中学的校友遍布社会各界,其中包括著名学者程虹、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董事长田源、河南省文联主席田中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张泽群,著名歌唱家、原空政歌舞团副团长孙伟国等一代又一代博学多识、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在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的郑州七中,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软硬件设施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王保军介绍,2005年,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中部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建成并投入使用,率先实现了一校两部,初高中分设。目前的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也就是高中部所在的新校区占地面积304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教学空间内,学校有教职工331人、学生3975人。配有全国一流的科学教学体系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仅仅是学校的图书馆,面积就达5600平方米,馆藏丰富,功能齐全,集阅读、授课、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学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和创客空间,运用实时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学校还建有“学校大脑”,学校管理完全进入了基于大数据的模型管理时代。
据王保军介绍,学校目前的办学结构,除了面向本地学生招生的本部和国际部外,还开设了新疆内地高中班。为深入实施国家西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09年起,郑州七中开始承办新疆内地高中班,现有学生654人,涵盖了十几个民族。在“博雅教育”的育人理念下,新疆班的学生不仅得到了高质量的教学普及,来自各民族的学生也和汉族学生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大家就像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庭里。“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说到这里,王保军笑了。在普及文化知识的同时,每逢传统节日,汉族的学生会和各民族的同学们一起开展舞龙、舞狮、游览清明上河园、参观殷墟等活动,本地的学生也会通过和少数民族同学的交往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学校的内高班为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碰撞交融搭建了一座桥梁,为民族大团结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2016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亲临指导。
近年来,学校响应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在王保军的带领下,“校长智校、教师智教、学生智学”,学校建立的Aischool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学生人人具有平板电脑,实现课件/作业云存储,在线测试、现场提交、实时反馈等智慧教学功能,使得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探索国际化办学经验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等,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国际化又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当前,国内主流的可以满足国际教育需求的中学教育主要是如下两种方式:公立学校国际部(中外合作项目)和民办国际化双语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在师资、品牌、政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吸引了优质生源,升学成绩遥遥领先。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近年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不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在涉外办学、国际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在教育对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汇聚了地区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也走在前列。近年来,郑州有包括郑州七中在内的十余所中学开设国际班。这其中,郑州市第七中学以高品质的国际化办学方向、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合理的办学体系走在当地国际教育发展的前列,备受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同和学生家长们的青睐。
“河南教育的国际化和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同步的”。在王保军眼中,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水平,不断尝试与国际化接轨。
作为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先驱人物和郑州市首批高层次地方级领军人才,早在15年前,王保军就提出了要办好 “三个接轨”,初中段教育与高中段教育接轨,高中段教育与大学段教育接轨,以及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接轨。同时,多年深耕教育领域,王保军外出走访和调研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在这个过程中,站位国际视角,通过研究中外教育发展史,他意识到了教育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应该和经济发展一样,是一个逐步开放再提高的过程。”秉持这样的信念,2009年,王保军为了在七中开设国际部开启了全面的考察和准备。
从2009年到2011年,王保军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中学国际部和国际学校。通过借鉴兄弟单位的办班经验,总结自身的特点需求,在办班之初,王保军提出了“三高”办学原则和标准,即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从选择办学合伙人到对接美国大学理事会,他都亲力亲为,走到前方了解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也正因为自己是学习语言出身并从事多年语言教学,王保军懂教学、懂课程,他也深知学生和家长对语言能力、对素质教育和对择校最根本的需求。
2011年,经过多方的走访和调研,由王保军带领建设的郑州七中国际部正式开班。国际部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种不同的国际教育模式。一种是中美高中教育项目中应用的“高中基本课程+英语强化课程+SAT课程+AP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的综合教育模式;另一种是应用于中加高中教育项目的“2+1”模式,即两年国内和一年国外高中教育的联合培养模式。这两种教育模式均是目前国际教育的主流模式,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的需求。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纯正的教学环境,学校的国际部根据不同项目的特色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团队。中美高中教育项目,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与郑州七中共同成立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河南教学中心,获得College Board授予河南AP教学中心资质,并为其配备多名拥有AP课程教学经验的资深专业讲师,其中包括“具有双语能力优秀中方教师+具有海外硕士文凭外方教师”的强力组合,打造出河南黄金教师团队,同时由具多年海外留学经验的管理团队组成督学组,对教学管理进行督导;中加国际班则是通过加拿大安大略省和中国河南省教育厅双方政府认证的高中双文凭课程项目, 由具有安省教师资格的加籍教师用英文授课, 并配备优秀中外教师的强大团队,他们创新的教育理论、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管理的高质量执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七中国际部为学生们准备了完善丰富的课程,配以中西整合的校本教材,为学生构建综合化的知识体系。通过设置英语加强课,保证学生汉语和英语水平齐头并进。同时,国际部还开设了国学、厨艺、驾驶、礼仪文化等课程,培养学生们的生活技能。“通过传授这些技能,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出国以后既精通语言,又能快速地适应、融入当地环境,大大减少了对国外环境的陌生感。”王保军介绍。此外,国际部还有各种学生会及模联社、英文话剧社、街舞团等社团,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走在七中校园里,仿佛有种走入大学校园的氛围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还和世界最大的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机构Me to We建立交流合作,组织学生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服务,拓宽眼界视野,建立正向的价值观标准。
育人讲究求真务实
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25人的小班授课和分层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中西合璧的课程设置和一对一设计专业留学规划,无疑让七中国际部成为当地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的选择,但更令他们看中的,是身为校长的王保军深厚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求真务实的育人精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也被郑州七中作为校训镌刻在校园广场上的雷锋像身后,在王保军看来,“求真”是这座学校的办学灵魂。“我们要办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国际教育。”在采访过程中,他反复强调这一点。面对目前国际教育市场上存在的那些通过招生选取外地优质生源、以国际部名义向教育部门申报国际班评估从而获得国际班待遇,却以培养国内应试为目标的“伪国际教育”现象,王保军表示,这种现象是一种打破当地国际教育生态平衡的做法,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教育部门评估国际班工作是有严格系统的参考体系的,哪些符合参考标准,哪些需要整改取缔,一定要有去伪存真,有客观正确的区分。”王保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区国际教育沿良性发展。
在学校十余年,王保军倾心奉献自我,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关怀着每一位学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身为校长的王保军,无论走到哪里,从学习到生活,也都时时刻刻挂念着自己的学生。担心学生们冬天冷,就为学校图书馆加装玄关;留意到冬天天气干燥,学生们不注意饮水,就查阅资料连续三周通过大数据系统监测学生们的饮水状况和健康状况。
办学注重自我提升
坦然应对时代挑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冲击,国际教育领域也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后疫情时代郑州地区国际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王保军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他坦言,郑州地区包括郑州七中在内的中学国际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家长们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会对出国留学有所犹豫,学生数量的确是有所减少,但优秀学生的数量并没有下降。王保军认为,尽管疫情会阻挡人们出国留学的脚步,但家长们对高质量教学的需求并没有减少,纯正的英语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仍旧让家长们对国际班趋之若鹜。
在这样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和育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郑州七中国际部自2011年开班至今,已有900多名毕业生入读世界百强名校。其中,中美项目有近半数同学进入美国前50乃至常春藤等世界顶尖名校;中加项目中,历届300多名毕业生都顺利进入加拿大的大学,其中65%的学生被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录取。这些堪当大任的“博雅”人才和德育之花,是王保军校长和七中的骄傲,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期,学校还获得了ACT考试资格授权,这也就意味着,本地学生以后不用再奔波到外地参加考试了。“过去我们考AP、SAT都要去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参加考试,随着七中办学规模和成绩的稳定提升,学校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王保军也正在不断探索新模式,适应学生和家长们多元化需求,提升郑州七中国际部的软实力。“我们目前正在努力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对接更加优质的国外高校资源,并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像哈佛大学网络课程教学等这样的远程授课内容。”
对于郑州七中国际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王保军表示,尽管目前学生们的雅思、托福、AP等已经成绩斐然,有的甚至远远高出名校高等教育水平,但国际部还有很大的空间达到更好的状态。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王保军每年多次派出学校的教职人员走出去,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高校走访和学习,并参与各种论坛交流活动,学习总结经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拓宽目前设置的课程深度和厚度,并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自身的国际接轨?度。”
对于未来,这位校长还有着更为长远的梦想,“希望多年以后,我可以有机会办一个国际学校”。具体需要怎么做,这位朴素务实的校长只说了这样几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短短八个字,也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教育人一直遵循的路径。(记者_王博 编辑_杨冬妮 设计_刘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