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凝聚国际教育共识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
首页> 光明留学网> 推荐 > 正文

凝聚国际教育共识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

来源:20210920《留学》杂志总第181期2021-11-19 17: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充满挑战的新征程中,教育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深入参与全球重大教育行动与教育治理,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

    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务实的工作与长远的计划。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前沿技术开创国际教育合作的新道路,搭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交流平台,最终实现教育体系搭建,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凝聚国际教育共识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

 

    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正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与锚点。这一教育年会自200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也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教育盛会之一。

    在本年度年会举办前夕,《留学》采访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这位曾在多个中国驻外大使馆负责教育交流工作的秘书长,与我们分享了他对新时代国际教育交流的看法与心得。

 

凝聚国际教育共识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

 

    丰富人生经历 积淀工作经验

    纵观王永利的职业道路,他的职业发展始终与“国际教育交流”牢牢联系在一起。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教育部外事局,即如今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工作,我国留学从以公派留学为主到如今发展到自费留学成为主流,王永利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并为我国的教育交流事业发展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和贡 献。

    王永利在教育部的工作,与我国对留学事业的规划也密不可分。无线电物理专业出身的他,需要为当时的公派留学生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改革开放后,国家大量派出理工科专业的学者、学生出国留学,在工作中逐渐发现,管理人员只懂外语是不够的,与留学人员的互动不够顺畅,所以引入了一批理工科专业的人充实到队伍中。”王永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他辗转于各国之间的工 作。

    “有时候,‘行万路’可能比‘读万卷书’还重要。”回想过去几十年间在各国的教育交流工作,王永利认为,这些由不断转换的工作地点标注的人生经历,经过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后,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目睹了近些年来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事业迅猛发展的他,对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的巨大变化,也有不少感触。

    “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寻找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奖学金。从学生、学者的角度来看,那时留学生的经济水平与现在不能同日而语。”王永利回忆,自2000年后,留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并且逐步向以自费出国为主体转变,使领馆人员的工作模式也改变了许多,起初他们需要在很多方面管理和支持学生,而如今学生在经济上基本独立,只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才会求助使领馆。“1998年我从英国离开时,中国留学生只有8000多人,但去年(2020年)我再度从英国回国时,中国在英留学生已经接近22万人。”

    谈到如今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王永利还对《留学》记者卖了个关子:“以英国为例,在英国中国留学生就读最多的学校是哪个大学?可能几乎没有人能猜得到——是伦敦艺术学 院。”

    对于留英群体以及相关工作变化的总结,只是王永利丰富的国际教育交流工作历程的管中一窥。对他而言,在教育交流与合作这条主线上,每个工作岗位都意味着新的挑战,过去的工作积淀便成了应对挑战的有力凭借,“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大家工作努力的方向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积累下来的与外国人交流的方式,以及如何把握形势的经 验。”

    留学意义与文化交流

    谈到出国留学,王永利持非常肯定的态度,“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年轻人能去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沉浸一段时间,这是很重要的经历。”至于留学的意义,则是他在几十年工作历程中始终在考虑的问题。随着年龄渐长和工作经历日渐丰富,他得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我认为,出国学习并不只意味着去学习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沉浸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他看来,单一的技能与知识只能应对当下的问题,能力与思维方式才是构成一个人高素质的本质内 涵。

    “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求职者中仍然是稀缺资源,但有些‘海归’仍然成了‘海带’,这就体现出了差距。”在长期的驻外工作中,他接触了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众多留学生,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差别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人全力以赴只是为了学位,但有些人则在学习过程中更广泛地关注社会,拿出更多时间与当地人交流,那么同样拿到学位后,两者之间的能力与思维方式就会有很大差别。”王永利表示,出国留学“学什么”始终是广大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留学在当代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赋予了交流协会推动中外教育交流的工作独特意义。2021年是交流协会成立40周年,王永利将协会工作的核心总结为“开渠道、搭平台”。40年来,交流协会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引领中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战线建设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规模庞大的网络体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交流活动,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中外教育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 献。

    “我们搭建平台为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帮助,受益的也将是他们。”王永利表示,协会所进行的工作,最终都要落点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帮助广大学生们接触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互通有 无。

    育新机 开新局

    新形势下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交流协会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学子与教师、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界搭起自由交流的平台和桥梁,而作为协会自主搭建的最重要平台,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二十余年中,始终紧跟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大政方针,聚焦国际教育领域热点、前沿议题,不断拓展服务教育一线国际化能力建设的广度、深度,为助力中国教育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年会不仅是国际教育工作者的盛会,也是教育界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是展现中国教育自信、开放、包容的窗口。

    王永利对《留学》记者介绍,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不仅能政策解读、学术研讨、凝聚国际教育共识,同时也能帮助中外院校对接合作需求,助力院校国际化能力建设,精准匹配合作伙伴。此外,年会能够集中展示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每年约500家参展院校,2000多名来自近40个国家的海外院校代表参展,无疑为教育领域的各方人士提供了不出国门的面对面国际交流机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教育格局产生了新变化,也催生着从业者更多的思考。及时调整国际教育交流的路径,利用好前沿技术,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021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主题是“育新机,开新局,建设开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探讨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谋划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我们要开启第二个百年征程以及‘十四五’规划,而且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王永利向记者分析了这一主题背后的思考,并指出了其中内涵,“‘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要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就必须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与世界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深入融合,我国教育才能在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希望本届年会的主题能凝聚国际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推动他们把握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提质量,开创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王永利介绍,本届年会将会有32场平行研讨会,内容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专题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研讨重点主要包括疫情对国际教育合作带来的挑战与对策,双、多边教育合作研讨,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和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以及专题教育国际研讨。不难看出,研讨会议题与当前世界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既包含了疫情影响等短期内的话题,也包含了未来长期合作交流的探讨,其中,中美、中英等教育大国的对话,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女性教育等话题,都与人们当下乃至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

    充满挑战的时代

    教育交流仍需创新发展

    疫情常态化之下,应当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全球人才,还是寻求脱钩?要联合做大教育交流合作蛋糕,还是关起门来做教育产品特供?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采访中,王永利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王永利向《留学》记者表示,交流协会希望能够以教育年会为基础,搭建一个拥有更大规模和更大影响力的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平台,“要真正达到NAFSA(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的规模,可能需要8到10年时间,但我们需要先确定目标,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设计一个全新的平 台。”

    这一对于未来的设想,有中国教育的现实基础,“我们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最多的出国留学生,经历过去40年的发展,教育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王永利看到,未来国际教育领域的“中国声音”将是工作的重点,“我们需要有中国的话语权,而不是止步于模仿他人。我相信中国人有能力创造出更好的模式,也应当设置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为全世界提供教育服务。”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仅有顶层设计显然还不够,人才是个中关键,特别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创新国际教育交流方式,开辟新道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不被疫情按下“暂停键”,是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向。“回应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是全球教育的共同责任,也是各国教育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义务培养更契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夯实更加互信的友谊根基,这也是教育国际交流的意义所在。”

    谈到创新的具体方面,王永利认为,一是团结合作,二是科技赋能。他表示,疫情让中国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更应携手聚焦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合作探索解决办法和方案,推动互学互鉴,实现全球治理互利互惠。同样地,疫情期间在新兴技术基础上飞速发展的新型交流形式,让科技在某种意义上重构了教育内容、重塑了教育形态,科技在优质教育均衡和多样性的发展中,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应对疫情发生后的变局,交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民间教育合作交流新思路新举措,真正做到了“人可以不见面,推进合作不能停”。5G、远程连线、视频直播、融媒体等新兴技术,让协会持续开展国际会议、师生学者交流,拓展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网络,并在线上深度参与了联合国系统机构和WFCP(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活动,巩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欧洲、中国—东盟等合作。

    对于科技发挥的巨大效用,王永利也感触颇深,“过去,我们将技术作为辅助,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可能成为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也对目前中国教育对技术的应用有所担忧,“疫情来临以后,我国响应非常迅速,提出了‘停课不停学’,但很可惜的是,教学恢复正常后,很多学校就将其放到了一边,没有继续探索。”

    王永利表示,未来在线交流将成为教育交流的大趋势之一,一方面,新兴技术拓宽了信息传递的受众面;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也将迎来崭新的模式。“很多知识型、技能型的内容,可能不再需要依托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将更多开展讨论,为学生赋能。”

[ 责编: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视察驻澳门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 圆满结束在澳门各项活动 习近平离开澳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