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 始于人民,长于人文——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 Fearnley)
首页> 光明留学网> 推荐 > 正文

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 始于人民,长于人文——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 Fearnley)

来源:20200805《留学》杂志总第155刊2020-08-21 15: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972年,中国与新西兰正式建交。中新两国48年的交流历程自此拉开帷幕。

  198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傅恩莱首度来到中国,她与中国之间的不解之缘开始悄然谱写。

  2020年,中国之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亦几经变幻。作为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的使命拥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新西兰驻华使馆的“毛利会堂”里,各处装饰着新西兰独特的毛利风格木雕。透过这些传统且颇具生趣的木雕群落,似乎能触摸到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文化。在这里,傅恩莱接受了《留学》杂志的专访。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傅恩莱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故事”,回顾了中新两国人民缔结友谊的历程,也畅谈了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新气象与未来可能。

  “人”是缔结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

  “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是人,是人,还是人。”傅恩莱说,这是毛利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在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在中新两国的双边关系当中,人与人的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傅恩莱与中国结缘的故事,正与中新两国的教育交流历程紧密编织、相互呼应。

  在担任新西兰驻华大使之前,傅恩莱曾多次来到中国,为中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85年,傅恩莱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回忆起那段时光,她感慨道:“(任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老师们非常积极地从事教学工作,学生们也对学习抱有极大热情,他们对于语言、文化的学习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这一年,在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出国留学发展史上亦留下重要印记。就在1985年,中国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自此,自费留学开始兴起。1985年底,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3.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达到7000人。

  1986—1988年,傅恩莱拿到奖学金,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学习历程。“在我看来,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是学汉语非常棒的地方,我不仅接受到优质的教学,而且因此更深刻地体验、学习到中国的文化。后来在北京大学主修法律,让我对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增进了理 解。”

  同一时期,中新两国留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改变。1998年6月,新西兰政府宣布,增加中国自费赴新留学生名额至4000名;1999年10月,新西兰取消对中国赴新留学生的名额限制。

  在中国生活的许多年间,傅恩莱的身份多次转换,游客、教师、学生、企业雇员、外交官、大使……不同的身份和环境使她对于中国有着不一样的观察角度,也让她和中国之间的交流愈发深入。“虽然我做学生时从未预料到,我之后会以外交官的身份来华工作,但是当初我在华学习的这段经历,包括我在这里学习到的技能还有文化体验,都指引着方向。今天,当我看到有这么多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出国留学的时候,我想对他们说,出国留学的经历,很可能对你们人生道路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厚的影响。”

  傅恩莱告诉《留学》记者,2019年有4万名左右的中国学生赴新西兰留学。对于中国和新西兰来说,留学生是两国文化的双向代言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些年轻的学生在留学时,把中国的文化带到新西兰,当他们完成学业,从新西兰回到中国,又把在新西兰体验到的文化带回中国,这种双向的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 始于人民,长于人文——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 Fearnley)

  傅恩莱接受《留学》记者采访。

  续写百年文化交流故事

  “路易·艾黎”们的新使命

  “中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有48年的历史,长久以来,两国关系的核心之处,便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包括在文化领域。”傅恩莱强调道。她告诉《留学》记者,两国之间更早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早期联系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就是路易·艾黎。”

  1927年,30岁的路易·艾黎来到中国上海。在中国,他发起并参加了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还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这所“为黎明而培训”的学校,为当时中国培养了数以千计亟需的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友谊,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出版了几十部珍贵作品。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路易·艾黎还翻译了许多中国古代诗歌,将这些中国自古流传的文化瑰宝传至世界各地。

  1987年,路易·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中国生活的60年中,无论在国内革命和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总是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将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也因此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路易·艾黎在中新两国的人文交往当中发挥了特殊作用,甚至是在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前。”傅恩莱说。

  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中新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则是更多“路易·艾黎”们的使命。近百年的文化交流故事,还将书写新的篇章。

  “三兄弟”二帮一

  中新高等教育合作的亮点

  自1972年中新建交以来,两国之间人文交流持续推进。1974年,两国开始互派留学人员;2002年,时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访问新西兰,会见了时任新西兰教育部长马拉德,与新西兰教育部秘书长范斯签署《中新关于教育与培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自此,中新双方的教育交流,从互派留学生层面拓展到教育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合作。

  傅恩莱告诉《留学》记者,在教育领域,中新两国有着长期教育互惠合作,多年来建立的众多合作项目也在长线开展。“作为大使,一般来说,我不应该对某个项目表示出特殊的喜爱。”傅恩莱微笑道,“但我还是想说,我对中新两国开展的‘三兄弟合作项目’视若珍宝。”

  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的框架下,中国与新西兰开展了许多合作项目。其中,新西兰梅西大学、北京大学和新疆石河子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绵羊非季节性产羔特性的基因标记研究”项目,由此开创中新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典范——“三兄弟合作计划”。

  “三兄弟合作计划”是指由一所新西兰大学、一所中国发达地区重点大学以及一所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学组成高端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项目,通过“三兄弟”合作关系达到“二帮一”的效果,从而提高中国中西部地区教学和科研水平。签署了三校合作协议的学校,将在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包括组织学术交流和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往来,以及在共同感兴趣的科研和学术领域开展合作。

  截至目前,“三兄弟合作项目”已经开展了15年。多年的努力不仅让两国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保持高频往来,也有效提升了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术发展水平。该项目的学术研究课题也一直高度聚焦前沿话题,以科研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2020年,获得资助的五个“兄弟组合”的合作项目涉及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癌症治疗、能源储备、语言学习等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如今,“三兄弟合作项目”已成为中新高等教育合作的一大亮点,中新两国的合作正扩大至更广泛的领域。

  傅恩莱高度肯定“三兄弟合作项目”的意义与成果,她表示,“15年来,我们非常自豪通过该项目与中国伙伴开展了高水平的研究。在当下,这样的合作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限制了旅行,但研究合作的脚步从未停止,学校采用了在线往来等替代方法,而我对于能够见证这样的持续进展感到非常高兴。多年来,‘三兄弟合作项目’结出了累累硕果,新西兰和中国双方都从中获益匪 浅。”

  “面向21世纪的教育”

  职业教育合作方兴未艾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新西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生体验一直闻名于世界,并且持续在各类国际排名上斩获亮眼位次。

  作为中国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新西兰凭借世界领先的教育体系、安全的社会环境和热情友好的文化而备受青睐。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西兰的八所公立大学全部居于前500名。经济学人智库2019年发布的《全球教育未来指数》排名显示,在培育年轻人应对未来社会所需能力的整体表现中,新西兰在所有英语国家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三。

  在新西兰的教育体系中,“面向21世纪的教育”理念备受认可,即为21世纪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拥有面向21世纪的技能,能够应对21世纪的挑战。“在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方面,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一流的。”傅恩莱表示。

  中新两国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既促进了人才培养,也为两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除了传统的高等教育领域之外,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领域,中新双方也有着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

  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方面,中国和新西兰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范例。2013年,中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在北京签署两国《关于确认和指导战略性教育伙伴关系的安排》, 双方同意启动“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示范项目”。近期,新西兰在中国的西安和青岛新设立了合作培训中心。

  “在过去的几周,新西兰驻华使馆教育参赞李娜和中国教育部就未来进一步合作展开讨论。在两国的教育合作当中,有诸多领域可以进一步深化,其中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我们期待这个结果能给两国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提供更多的想法和方向。” 傅恩莱表示。

  “姐妹城市”患难见真情

  特殊时期难挡合作脚步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防疫物资告急的情况,新西兰政府向湖北武汉捐赠了医疗物资,多个新西兰城市也向中国姐妹城市表示了支持。早在39年前,新西兰与中国结成第一对“姐妹城市”(黑斯廷斯市与桂林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新交往走过了令人难忘的旅程。如今,中新两国“姐妹城市”在两国各地开花,结出了友谊的硕果。在中新两国的人文交流方面,“姐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疫情期间,全球的人文交往面临着局限与挑战。傅恩莱在采访中表示,新西兰和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成功,意味着边境实施的管制措施的必要性。“目前来讲,不论是中国还是新西兰对于入境都仍存在限制,但我们希望一旦流行病学条件允许,游客、留学生和访问者们能够恢复跨境流动,继续进行面对面的人文交流。”

  作为第一个与中国结束入世双边谈判、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且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新西兰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且发展迅速。距离2008年两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经过去12年,双边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业已结束,中国已经赶超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而新西兰也成为了中国全球五大食品供应国之一。在中国与新西兰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动下,两国的贸易关系还将进一步加深。

  傅恩莱表示,新西兰和中国在规模、历史和法律体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两国能够携手在众多领域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新中两国签订自贸协定以来,双向贸易额有了非常显著的增长。2007年,两国的贸易额大概是70亿新元;到了2019年,两国的双向贸易额已经达到320亿新元的规模。2020年尽管发生了新冠疫情,新中两国的贸易目前为止总体上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

  中新两国间的交流和接触不止在政府和政府间,也在城市和城市间、企业和企业间、人民和人民间。中新两国始于人文交流的双边关系,也必将在人文交流、贸易合作和高层互访的“保驾护航”之下顺利推进。

  “今天,当我看到有这么多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出国留学的时候,我想对他们说,出国留学的经历,将对你们人生道路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厚的影响。”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